《 破碎 》特展

 “玻璃,总是要碎的。” 以这句谚语为出发点,展览《破碎》,将探索粉碎、破碎和破裂的事物,能如何道出心碎、希望,及两者之间的一切。面积 1,200 平米干净而有艺术感的展览空间里,呈现 21 项装置作品,将从不同的视角探索“破碎”的内涵、隐喻及无限可能性。所有作品均以玻璃为核心介质,并作为无数语言中最为强有力、并且反复出现的隐喻;此外作为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,音乐,也将在展览中施展不容忽视的情感力量。

简介

正如本次新展览所要探索的——破碎,并不一定是消极含义:它也可以拥有积极的内涵,并成为希望和初始的象征。上海玻璃博物馆呈现的特展《破碎》,将考察有限物质与无限观念之间的奇妙认知鸿沟。

 “破碎”一词往往会被用于描述一种带有终结含义的消极状态。比如,我们会倾向于丢弃破碎的东西,也会试图摆脱破裂的关系。而破裂的关系——无论友谊、爱情亦或信仰,都是本次展览的核心主题。此外,“心即是玻璃”的隐喻也将贯穿于整个展览。

尽管我们说 “玻璃,总是要碎的”,破碎之后的玻璃可以被熔化、回收和重新利用,迎来一个新的篇章、新的开始。《幸运符》作为展览的收尾作品,邀请观众参与西方文化中的一项婚礼习俗:打碎玻璃杯。这一习俗体现了婚姻所代表的转折点,也象征着新开端的承诺。此次在展览中呈现的所有作品均由上海玻璃博物馆独立创作,此外,展览丰富的非视觉元素:音乐,则作为一种饱含着玻璃隐喻的艺术媒介,或明确地使用了玻璃作为喻体,或传神地描述了玻璃的某些核心特质。这些或许耳熟能详的歌曲,将被赋予充满另类、甚至令人惊讶的解读。

展览《破碎》由上海玻璃博物馆副馆长与COO创始人迪尔曼 • 图蒙担任策展人,他也亲手打造了二十一件装置并监督在博物馆进行的制作过程。迪尔曼把本次展览看作是一个契机,即在博物馆的语境中,考虑玻璃易碎的特质。碎玻璃在物理层面的意义,与“破碎”广泛的隐喻可能性之间相互脱节,对迪尔曼来说是很有趣的。这引发了COO的国际设计团队中的许多真知灼见,也催化了这次展览的诞生。
this exhibition.

本展是《KEEP IT GLASSY 国际玻璃创意设计展》的第三个系列,邀请观众以另一种视角去审视他们周围的世界以及玻璃这种材质。

项目概况

类型:
展览

地点:
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
长江西路685号
长江西路 685 号

任务范围:
构思想法
内容开发
策展
展品开发
概念设计
互动装置
多媒体装置
灯光装置
平面设计
深化设计
施工监理

面积:
1,200 m2

年份:
2018

团队:
迪尔曼 图蒙
曼努艾拉 • 玛帕
小弗
文思宁

客户:
上海集佳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
.

摄影:
COO
沈海兵